1145 丢掉拐杖

    众人交换了一个视线,眼神之中隐藏着只有自己才能够理解的意味深长。不仅仅是演员,还有工作人员。

    业内关于蓝礼的传闻着实太多,而蓝礼本人的消息又太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神秘感,总是让人怀抱更多的期待,同时还有更多的挑剔。

    尤其是去年以大幅度打破历史记录的姿态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小金人之后,鸡蛋里挑骨头的视线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名利场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嫉妒和揣测的圈子。站得越高,压力就越大;瞩目越多,偏见就越多。

    刚才,蓝礼的走神以及被识破之后的坦然,落在众人的视线之中就解释出不同的味道了:高傲自大?狂放不羁?心不在焉?自以为是?还是迷失自我?

    业内传闻,蓝礼是一位无比敬业的演员,但是,刚才的表现却丝毫和敬业沾不上边。显然,这又是一个经纪人和公关人联手用传闻打造出来的一个“巨星”,每个人的表情之中都流露出了属于自己的解读,戏谑而滑稽,嘲讽而深刻。

    但蓝礼却仿佛没有察觉到这些视线一般,主动迎向了乔尔的目光,轻轻收了收下颌,“是的,事实上,我刚才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电影呈现出的是一个圆环,勒维恩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努力做出改变,但最后还是无奈地回到了原点,似乎做出了许多尝试,但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

    周围的骚动渐渐平复了下来,交流的视线也渐渐聚集了过来,大家还以为蓝礼是在信口开河,但现在看来,显然不是。

    “勒维恩陷入了一个生活困境之中,他一直在漂泊着、茫然着、无序着,他试图寻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但内心深处的躁动和忐忑却依旧无法稳定下来;他试图放弃过梦想,但终究还是重新回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对于电影创作来说,他就是绕了一个圈,重新回到原点,但对于表演来说,这个圈是怎么绕的,在绕圈过程中,心态产生了什么变化,这都是至关重要的。我的意思是,你更加倾向于通过音乐来传达?还是通过表演?”

    蓝礼确实是在思考,离开了“地心引力”剧组以后就开始思考,真正地投入了全新角色之中。

    无疑,这是蓝礼所有表演经历之中最特别的一个角色:因为,勒维恩-戴维斯是一个没有变化的角色。

    即使是“活埋”和“地心引力”这样被困在一天的时间里的绝境求生电影,角色也产生了一个心理起伏、心态变化的激烈过程;其他作品就更是如此了,在故事的展脉络之中,角色的状态是持续变化的,这也呈现出了一个曲线,串联起演员的表演脉络。

    就好像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九集故事里,尤金先是遇到了婴儿而后遇到了濒死的尸体,这是一个转折点,心态的转折点。

    但“醉乡民谣”却不是,勒维恩始终处于同一个状态,反反复复地在原地打转,兜兜转转还是在原地停留,从电影开始到电影结束,他的心态、情绪、状态仅仅只是产生了微微的起伏,却没有真正地改变,犹如困兽一般。

    而科恩兄弟希望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对于演员来说,这是一个严峻挑战。可以简单地认为,没有表演拐杖。

    什么叫做表演拐杖?

    其实就是情绪爆点,又或者是表演借力点,愤怒、痛苦、幸福、喜悦、悲伤,任何一个情绪的激烈起伏都可以成为爆点,“抗癌的我”之中的癌症,“爱疯了”之中的离别,“脱”之中的死亡,诸如此类。

    对于学院来说,他们最喜欢也最欣赏的,就是这种爆时刻。每一年颁奖典礼之上,四大表演奖项的提名瞬间,剪辑的永远是这样的时刻,将演员的“表演力量”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来。

    客观来说,这也是普罗大众最为喜欢的,因为可以“看到”演技,就如同狗血一般,可以清楚地看到瞬间爆出来的强大力量,带来震慑和惊叹。

    但对于演员来说,如果一味地追求表演拐杖,渐渐就会走入桎梏之中,陷入表演的窠臼,不仅无法突破,反而会慢慢退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代表。

    人们曾经疑惑过,为什么莱昂纳多努力了如此多年,始终无法赢得学院的青睐?即使是后来他在第八十八届奥斯卡之上成功登顶,也更多是因为竞争对手终究还是缺少对抗的能力和资本。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则是两点。

    第一,莱昂纳多的表演必须有“拐杖”,“不一样的天空”里的智障,“边缘日记”里的叛逆,“全蚀狂爱”里的癫狂,“飞行家”里的精神分裂,“无间行者”的卧底……每一个角色都或多或少拥有一股暴戾而外放的张扬,包括“荒野猎人”的绝境复仇者,都是如此。

    缺少了拐杖之后,他似乎就不会演戏了,“泰坦尼克号”、“逍遥法外”、“盗梦空间”、“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之中,他的表演就彻底被吞噬了,角色魅力来自于演员的个人魅力,而表演则完全消失在了故事和角色之中。

    第二,正是因为太过依赖于拐杖,莱昂纳多的表现就陷入了套路化,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紧皱眉头的表情更是成为了角色的标志,这也使得所有角色都变成了一个模样,缺少新意,更加缺少深度。

    唯一的突破是在“被解救的姜戈”里,莱昂纳多确实迸出了一丝邪气。但可惜的是,昆汀-塔伦蒂诺不是以调/教演员见长的导演,没有能够扬光大。

    2o15年凭借着“荒野猎人”成功登顶奥斯卡影帝之后,莱昂纳多就渐渐转向了幕后,开始成为了制作人,演员作品则迟迟没有动静。

    年少成名的詹妮弗-劳伦斯,某种意义来说也有着相似的困扰。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表演是具有爆力的,因为他们可以“看到”表演的时刻;但对于演员来说,这样的表演是缺少变化和深度的,因为情绪的爆或多或少都有相似的特性。

    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就是,科林-费斯在2oo9年和2o1o年,前后凭借着“单身男子”和“国王的演讲”收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前者的表演是内敛的,科林不断在往内收、往下压,却勾勒出了暗潮汹涌的壮阔;后者的表演是外放的,科林需要在细腻的层面之上更多释放出来,将角色的挫折和艰难呈现出来。

    撇开奥斯卡小金人的归属不说,业内人士都更加喜欢前者,而普通观众则更加喜欢后者。

    蓝礼自己也不例外。

    上一世作为影迷的时候,只是单纯喜欢电影、喜欢表演,自然更加喜欢那些能够理解的外放式演出;但这一世开始学习表演之后,由浅入深的转变过程,渐渐就体现在了对于表演的理解和阅读之上,慢慢地可以更加深刻地品味出表演的味道来。

    事实上,拥有拐杖,表演是相对轻松的,因为演员知道爆点和借力点的所在;而抛弃拐杖,表演则是无比困难的,因为演员对于角色、对于故事、乃至于对于创作者的灵感和概念都必须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演技基本功的要求也无比严苛。

    类似于勒维恩-戴维斯的角色,在欧洲电影之中非常普遍,比如说“将来的事”,比如说“九三年夏天”。蓝礼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一部法国和加拿大合作的作品,叫做“约翰之子”。

    讲述了一名三十五岁的男子,从来不曾见过自己的父亲,母亲说他只是一/夜/情的意外结果,但某一天,他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告诉他,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决定前往加拿大参加葬礼,后来,他现,自己的亲生父亲不是去世的那一个,而是电话通知他的那一位男士。

    看似狗血而戏剧的故事,导演以一种非常内敛而平淡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欲语还休、娓娓道来,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重量全部都落在了男主角的身上,通过眼神和气场将那种唏嘘、落寞、苦涩、疏离、亲切和忐忑完全展现了出来,举重若轻的方式却在观影结束之后带来了袅袅余韵。

    这也恰恰是欧洲电影最为擅长的,将所有惊涛骇浪都隐藏在风平浪静之下,看似波澜不惊,但举手投足的动作、眉眼交错的眼神却道尽了所有的故事,真正地将反思和余韵的空间留给观众。

    现在,勒维恩-戴维斯和“约翰之子”的角色有些相似。

    在短短数天时间里,经历了一些故事,生活状态看似没有变化,但心态和情感却终究还是与众不同了,其中的沧海桑田和天崩地裂,只有自己能够理解。这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表演拐杖的角色,只能依托于演员对故事的理解,还有表演功底的诠释。

    电影开始时,哀伤而阴郁,苦涩而沉闷;电影转折时,依旧如此;电影结束时,还是如此。

    同样的状态,仅仅只是微风轻拂而过,漾起了丝丝涟漪,但转瞬即逝,又恢复到了原本的模样,从头到尾都维持着,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因为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特性,因为这就是那个浪潮的特征。

    在短短七天之内,科恩兄弟截取了勒维恩生活的一个片段,就是如此状态,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有时来运转的希望,苦闷之中开始,苦闷之中结束。于是,蓝礼就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真正没有表演拐杖的角色。

    这是一次突破良机。

记住本站网址,Www.xdawujias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者百度输入“www.xdawujiasu.com”,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